摩西分紅海 捷運高鐵 自動排排站

 

盛夏午后,捷運文湖線在忠孝復興站吞吐出一波波的人潮,車門一開,乘客腳步或急或緩。像被植入程式般,當一踏上電扶梯,乘客自動往右站,留下左側淨空通道,一眼望去,四座又深又長的電扶梯,彷彿有條隱形的分流線,這一幕,讓人想起聖經故事「摩西分紅海」。 如蟻人潮 對準車門排隊

尖峰時間,捷運台北車站穿堂、月台層,人潮密如蟻。月台上對準車門的一條條排隊線,是井然有序的人龍,中間遇到柱子,還會「轉彎」再往下排去,形成獨特的排隊文化。這些畫面,天天在北捷九十四個車站上演,已成為台灣的人文風景之一。

「出道」十五年的台北捷運,這條無形而綿密的軌跡,創造了關懷、禮讓、有序的「捷運文化」。而通車不過四年半的高鐵,儘管年輕,也正慢慢形塑出不一樣的乘車文化。北捷跟高鐵有如一扇窗,讓人看見台灣人民的善良有序,每每讓外國旅客留下深刻印象,成了另類的「台灣光榮」。

有序擴散 電扶梯往右站

捷運特殊的乘車文化,也跟著捷運「轉乘」、往外擴散,延伸至大台北公車、火車、高鐵乘客,甚至還包括三百公里外的高捷,形成「善的循環」。「我自己到大賣場搭電扶梯都會不由自主往右站。」捷運公司發言人凌啟堯說的不是特例,百貨公司、辦公大樓處處都可感受到捷運手扶梯文化根深柢固的「影響力」。

捷運還有另項「奇觀」,再怎麼擁擠的車廂中,深藍色的博愛座卻經常保持淨空的特殊畫面。「日本的讓座精神愈來愈沒落,台灣正好相反。」日本南山大學交換生村田晶華對於台灣電視台會播出搭民眾捷運不讓座的影片很意外,「這是個人的問題,但全部的人都在關注」,顯示社會高度重視這件事。

體貼身障 實踐行的正義

列車還沒靠站,穿著背心的捷運員工早已等在第一節車廂外。門一開,捷運員工趨前輕聲自我介紹,拉起視障人士的手搭在自己肩上,一前一後、熟練地引導對方出站。

捷運跟高鐵對身障人士的友善,不僅是文明的體現,更實踐了「行的正義」。除了硬體設計外,「人」的細膩與體貼,更是關鍵。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唐峰正有次搭捷運末班車回家,到終點站才發現坐錯方向,乘坐輪椅的他無法搭計程車,公車也已收班。捷運司機員正巧路過、關心詢問,對方告訴他,有一輛列車要開回反方向機廠維修,可順路載一程。半夜十二點多,唐峰正就搭乘「捷運專列」回家。

服務有情 與乘客聊開懷

他觀察,站務人員對身障朋友的服務,「不只是制式化的引導,而是融入感情交流」,雙方經常聊得笑開懷,讓身障朋友不會覺得是「受幫助」。

北捷站務中心副主任趙宗威表示,他們接待過無數來自大陸的捷運業者,當他們看到旅客搭電扶梯靠右站立、排隊候車、依序先下後上、博愛座沒人坐,總滿腹狐疑追問「你們是不是立下嚴法重罰?」

來到高鐵台北站月台,預計十時卅分抵達的列車尚未進站,一群身穿白襯衫、灰長褲的清潔人員已一字排開,整齊畫一地守候在月台上。

信任文化 高鐵很少查票

捷運、公車上禁止飲食,台灣社會習慣將飲食與髒亂打上等號。不過,未禁止飲食的高鐵,卻顛覆刻板印象,逆勢打出鮮明的整潔形象。關鍵是清潔人員在列車到達台北、左營後短短十分鐘,完成收垃圾、清餐盤、掃廁所等清潔工作。

民眾也會發現高鐵很少查票,形成特殊的「信任文化」。這樣的信任機制,隱藏在每位列車長配備了座位自動查詢系統的隨身智慧型手機裡。除非與顯示資訊有所出入,列車長才有需要驗票,減少打擾旅客的機會。

「我常到國外旅行,還是台灣交通工具上的廁所最讓人感動!」談到高鐵、北捷,最令作家劉克襄印象深刻的,是「廁所文化」—乾淨、貼心,清潔人員時時擦拭,「比飯店的還盡力」。

貼心把手 不抓乘客頭髮

馬總統也曾在國民黨中常會中分享對高鐵列車「小把手」的深刻印象。他提到,椅背上的小把手,能讓過路人抓,「這是非常棒的設計,讓過路人不會抓到乘客的頭髮」。

整潔、信任文化或貼心設計,背後都指向同樣的核心精神—相互尊重。高鐵發言人賈先德指出,高鐵通車前的定位跳脫交通運輸業思維,認為新型態運具的品牌經營形象,應從用「心」服務的角度出發,讓旅客感受到細緻的貼心服務,才具備真正的競爭力。

「捷運與高鐵對時間管理的精準,為台灣交通運輸帶來『時間革命』」。中華民國鐵道協會前會長鄭銘彰下了這樣的註解。但它們映照出的,不僅是現代工業文明的進步,更讓人看到台灣人民的「可能性」,一種具體的、可被驗證美好而文明的質地。(採訪:吳曼寧、曾懿晴、陳東旭;企畫、執筆:蔡惠萍)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摩西分紅海 捷運高鐵 自動排排站

 

 

 

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