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2

一個偉大的城市源自於偉大的傳奇,這些傳奇的故事中都有一些人物,被人不斷傳說。期待百年之後,這塊土地不只曾經築起世界最高的大樓,還期待這塊土地有強大的包容性,讓帶著夢想的人,無論他起步的處境與條件,都可以在這土地上開始他的夢想,實踐他的夢想⋯⋯。

     八○年代駕著一輛輪椅的唐峰正,一個人自嘉義的農村,隻身來到台北就業。為了有一個可以落腳的地方,在台北找了不計其數的租屋地點,並不是房東拒絕他,而是環境對他非常不友善,為他設下了重重的障礙;根據唐峰正的回憶,他好像找了二十多個地點,才勉強找到一處可以居住的地方。

     二十一世紀之初,在台灣以文化創意產業的崛起,改變著產業結構的此時,小唐積極的與政府、企業、學界合作,以有組織有計畫的方式,匯聚這三股力量,改善生活環境的不便利之處。小唐在二○○四年把握了這股強大的社會脈動,籌募成立了「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以推廣通用設計為重點工作,為台灣的創意能量,開啟了一扇溫馨的門。

通用設計觀念的先進性

    通用設計觀念的先進之處在於,不僅是改進或者改造了傳統對弱勢族群生活環境的無障礙設計,更是以高齡人口、幼齡兒童、受傷身體不便、孕婦、照料嬰兒的父母,甚至是考慮一般人士在特殊的情況下(例如搬運重物),都能更舒適、方便使用的考量出發,所創造出的設計理念與方法。

    以廁所盥洗台的設計為例,在公共場所中適合各種身材高度的盥洗台,一般還是少見。在公共廁所中抱起孩子在盥洗台洗手卻是常看到的景象。即便孩童已學會洗手步驟,在一般餐廳、公共場所要找到一個可以讓孩童方便、舒適、安全洗手的盥洗環境確實不易。原因是一般公共空間尚未導入通用設計概念的設計流程,一般都是以一個成年人的身高、體型及力量為使用對象思考出發,但是這樣的設計產物,卻會為許多人帶來不安全與不便利的結果。更嚴重的是,無形中扼殺了許多人對社會參與的能力,事後又要浪費更多的社會資源進行改善。

 tang

通用設計就是能讓人會心一笑的設計

     導入通用設計觀念,可以將潛藏在國家社會中本來遭到誤解、被視為社會負擔的不同特質的群眾所擁有的生命力,在更多的社會活動中源源不絕的釋放出來。

    截至今年二月底,全國高齡人口已超過二百四十一萬人,占總人口數的一○‧七四%。也就是平均每十個人就有一個高齡人口(內政部統計資料),推估到二○二六年每三‧三人就要扶養一位老人,再加上意外受傷短暫行動不便者及幼兒、孕婦等人口,需要的都是與目前主流設計理念不同的生活用品。換句話說,因為忽視通用設計而無法好好生活的族群,人口正在上升。為年輕力壯使用者設計建構的硬體世界,在未來高齡化社會來臨時,仍然能提供正常運作的條件嗎?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隨著人口結構的改變,企業更應關注這個變動所將帶來的新需求。在企業普遍討論創新經濟價值時,產業界怎能忽視這個可以把握、可以預期的巨大商機?

    通用設計的概念是:如果一開始就設計出能提供給各種人通用的環境、產品,日後就不用花費再做改善。國際知名通用設計學者中川聰先生(Nakagawa Satoshi),將通用設計描述為︰「可以讓使用者發出會心一笑的設計。」這個會心的一笑,可以解釋為使用者體會到設計者將心比心的貼心。另一方面通用設計在學術上又被定義為:「為所有使用者提供舒適、便利的產品與環境為最終目標的社會意識與態度」。(引自中川聰《通用設計的教科書》)。

    一九九○年代美國北卡大學梅斯教授(Ronald L. Mace)在研究團隊領導人、建築師及本身為身障者等多重角色與個人特質時,提出了通用設計的理論。同時,在美國議會中提出的障礙人士保障法令《ADA》(American with Disabilities Act)立法成功,也促使當時美國社會更為重視通用設計的觀念;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通用設計逐漸扮演起解決問題的專業理念與工具。

通用設計已在台灣扎根

     台灣在通用設計的理論發展方面,有雲林科技大學李傳房教授、東海大學陳明石教授、台灣科技大學黃子坤教授、台南科技大學丁知強教授等學者投入教學。而建築、室內等空間相關科系,也開設了環境無障礙相關課程。另外,在建築法的建築技術規則中,備有無障礙專章的立法制定。所以台灣是很早就有通用設計意識的環境,只是都市、建築、產品等各領域並未以這個觀念統合,共同發展一個適用於不同使用者的設計方法與流程。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成立於二○○四年,同年台灣創意中心設立通用設計環境實驗室,並自日本聘請中川聰訪台,而促成了通用設計在台灣扎根的契機。唐峰正與中川聰會晤後,即以通用設計十年三階段計畫做為基金會核心工作,立即進行籌備第一屆以「食」為主題的通用設計競賽。翌年在中川聰大力協助下,台灣通用設計競賽得獎作品參加日本通用設計展,基金會並受邀參加在東京召開的國際通用設計論壇,回國後尋訪國內企業進行得獎作品授權商品化,並陸續又舉辦了三屆通用設計競賽。唐峰正並赴全國五十五所設有設計科系的大專院校,講解推廣通用設計觀念,促使競賽參賽人數逐年屢創新高(第一屆六百四十三件、第二屆七百六十八件、第三屆九百五十件),吸引了大量設計專業人士參賽,也使得國內多所大專院校設計科系將通用設計訂為必修課程。

    第四屆通用設計獎在二○○九年五月七日開跑,歷經小唐與基金會的持續努力,通用設計的意識已普及至廣大的設計專業人士,並受到政府部門與學術機構的關注。其中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何明錦所長在第一屆至第四屆的通用競賽中,積極提供支持,並將「通用居住」列為研究所重要研究課題,之後台北市都市發展局、經濟部工業局等政府機關也陸續投入推動通用設計。而這波通用熱潮更帶動了民間企業的參與,包括富邦人壽、富邦建設、台灣高鐵、台灣大哥大⋯⋯等眾多企業也以通用設計推廣志工自居,共同投入這個高瞻遠矚的社會工作。

    通用設計的發展在台灣,最初是僅在校園中研究的學術理論,經由台灣創意中心的引入,中川聰的啟蒙,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的耕耘,將產業、政府、學術等三股力量進行整合,通用設計這顆種子已慢慢在這塊土地上成長。

 kitchen

通用設計的未來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以通用設計四大循環扎根計畫,一步一腳印的推進。這四個扎根計畫包括:一、持續舉辦通用設計競賽,並與企業合作,進行得獎作品的商品化,建立企業、設計者、基金會的回饋與循環機制,將商品化獲利再投入通用設計推廣工作中。二、舉辦通用設計工作營,專案、企業與學術共同合作,針對最急迫重要的課題進行通用設計產品研發。三、建立通用設計標章制度,認證通用產品,提高通用商品被消費者選用的識別度。四、籌募通用留學獎學金與研究獎學金,讓有心共同推動通用設計的學人,可以赴笈至國外頂尖通用研究學術中心學習,回國建立通用設計學術基礎。

    小唐與通用設計的故事還在進行中,誠如他以最簡單的說法告訴我們什麼是通用設計:「一開始就做對了,就不用再花錢改善,這是十年、百年大計。」希望百年後我們的子孫除了記得這塊土地上曾經建造過最高的高樓,也會說這裡是世界上最方便、最安全、最舒適的地方。

下載雜誌原文

本文作者陸建華為建築師,現任沛綠地設計創意總監,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顧問

[延伸閱讀] 通用設計的七項原則
1 任何人都能公平使用:設計對任何使用者都可以公平、容易使用。
2 容許以各式各樣的方法使用:這種設計涵蓋了廣泛的個人喜好及能力,並具有高度的彈性與自由。
3 簡易及直覺使用:不論使用者的經驗、知識、語言能力或集中力如何,這種設計的使用都很容易了解。
4 明顯的資訊:不論周圍狀況或使用者感官能力如何,這種設計能有效的對使用者傳達必要的資訊。
5 容許錯誤:設計將危險及因意外或不經意的動作所導致的不利後果降至最低。
6 省力:這種設計可以有效、舒適及不費力的使用。
7 適當的尺寸及空間供使用:不論使用者體型、姿勢或移動性如何,設計提供了適當的大小及空間供操作及使用。 

資料來源︰通用設計中心(The Center for Universal Design)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通用設計,請參考以下網站:
台灣: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http://www.freeuniverse.org.tw/  
美國:NCUS|http://www.design.ncsu.edu/cud/       
日本:IAUD|http://www.iaud.net/
第四屆通用設計競賽網站|http://www.ud.org.tw/2009/